胡繼承在安順市茶產業座談會上的講話
來源: 安順茶葉開發中心     發布時間:2021-08-27    點擊次數: 408

胡繼承副主任在安順市茶產業座談會上的講話

    我今天參加這個會,是因為在座省市關工委的很多老領導、老同志。安順茶企實際上是很有實力的,很多都是煤老板,投資搞1000多畝茶葉基地,再建一個加工廠,幾百萬上千萬很快就消耗掉了。安順做這個產業是很有前途的,這么多年一路走來,到今天還有這么多老朋友坐在這里,這么多老朋友都鳥槍換大炮了。此外,還多了很多新面孔,精神面貌一年比一年好。一般講現在的企業存活期是兩三年。我經常說,07年跟著我們做茶葉的,一路走來,多少都是有成長的,沒做好的很少,沒賺錢的也很少,個別離開的,是全身而退,有下家了的。所以說,有這么多老朋友,這么多老領導,又有這么多新人不斷地加入茶行業,我一直都非常的幸運,當年我們這幫人確定做這個事情,現在回過頭來看,是做對了的。

    剛才發言的春來茶廠講,她當時是下崗工人,怎么現在就能投一千多萬呢,絕大多數的下崗工人不會是這個概念的,現在她的資產,我估計有幾千萬吧。緣起都是茶的關系,她是如何做的?所以,我這一次看到的這幾家企業和茶山,發展勢頭是很好的,安順茶葉發展是一個新的春天,我也非常感動。尤其是今天看的御茶村公司,是我沒有想到的,御茶村一千畝茶園,做到5月份以前,每畝茶園可以生產20斤名優茶,賣四千到五千元。5月份以后做茶粉,超出我的預料,下樹率是非常高的,一畝茶園可以做1000斤干茶粉,用來出口平均一斤茶粉可以賣十元人民幣,像御茶村這種老茶園,光搞茶粉,一畝可以賣1萬元人民幣,加上名優茶,每年一畝茶園可以做到一萬四千到一萬五千元人民幣的產值。那是什么概念?我問他,你們兩條生產線,這么多的產能,你是靠什么肥料?他說我就施甕福專用復合肥,御茶村的茶葉通過460多項歐盟標準檢測。

    明朝清朝和以前的唐朝宋朝,喝的茶都不是現在我們這種,那時都是烘焙之后再研磨而成的茶粉,就是今天日本的煎茶。中國茶文化,慢慢就搞成了今天這種注重芽、形、氛圍,越搞越玄乎。你懂茶文化嗎?你會喝茶嗎?你會品茶嗎?動輒上千甚至幾千塊一斤的茶呀,還說泡茶要有幾十道程序,把年輕人都嚇怕了,不懂茶哪敢喝茶,這是泛文化、偽文化。那么煎青是什么概念呢,原來日本人,搞補償貿易,賣茶葉機械給我們,我們就賣煎青給他。他原來搞江浙,把茶葉機械的錢收回去后,就不和江浙搞了。又來搞四川,06、07年我去四川的時候,四川400多萬畝茶園,全部建煎青生產線,日本人把機械的錢收回去后就不干了。又搞重慶,在重慶的時候,聽說貴州要搞500萬畝茶園,它就來找貴州,我們不干這事,不上這個當。當時御茶村愿意干。所以我對御茶村的態度,是支持并觀察。御茶村給我講,他的訂單還要分給別人,臺灣的、韓國的、日本的,不愁銷。他現在想再搞一萬畝,或租一萬畝的茶園來做,這是什么概念。中午我跟安順市常務副市長趙貢橋談到御茶村一畝茶園的產值可達14000元人民幣,趙非常吃驚,他是抓茶葉的行家。

    以前中國,什么地方的茶都可以出口,現在中國能出口的茶葉主要靠貴州,貴州茶干凈。我跟御茶村講,你再干十倍,再干一百倍。干十倍就是一萬畝,一百倍是十萬畝。無論在中國還是在全世界,一定是有市場的,一是出口,一是國內市場,客觀上國內也有一批哈日哈韓族。所以說,怎么會找不到銷路?西秀區委、區政府要引導御茶村與其它企業合作,成立個集團公司,政府注點資,一千畝干一千多萬,一萬畝干一億五千萬,十萬畝就干十五個億!

    你們覺得茶葉做得多,好像銷不出去,是你做不出能夠適應市場、適應消費者的茶。四十塊一斤的茶葉,你至少可以賺十塊的利潤,一百萬斤,你就是四千萬的銷售收入,一千萬斤,就是四個億了。所以,茶葉不是你想的難賣,為什么難賣?因為我們是一顆芽一顆芽的采,一斤一斤的賣,一斤茶要賣一千五、賣三千,甚至白茶還不止三千,動不動就是百分之百的利潤,不適應市場和消費者的需求。在中國的大宗農產品中,茶葉是唯一沒做到工業化、產業化的,是沒有做到產業透明的,是沒有做到自動化、機械化、清潔化、標準化的。所以,我們為什么要打造一個瀑布毛峰的標準,讓一百多家企業來宣貫,按標生產。今年發布實施的茶葉十大品牌27項省級地方標準,獨芽的不能進入標準,也不能進入斗茶賽茶王的評選,就是要闡明這個事情,為了那傳統的茶客,那點茶葉,值嗎?以前我們干一個月,明前茶,一年的生活就不愁了。當年的夏云農場以及我們今天看的,都是當年的國有企業,國營的企業和農民爭利,巴不得周邊農民不要干,因為農民干了,就要和你搶茶青,爭茶青。所以,當年我們說,一定要走出一條以農戶為主體的路,湄潭和大多數縣茶園都走的是這條路,成就了現在。

那么,此一時,彼一時,現在茶葉質量安全,需要把茶葉牢牢地掌握在一個市場主體上。上午看了后,我是非常震撼的。安順是黔之腹、滇之喉,也是多彩貴州最重要的一個旅游目的地。中茶所有專家對安順茶葉的評價是“貴州是中國最好的,安順是貴州最好的”。我在這里講這個話,在好多場合都在講這個話。安順海拔多1100米到1300米,這個海拔區間茶葉的病害是最少的,超過這個海拔區間,1400米以上茶園就更容易有白星病、茶枯病、茶餅病、赤癍病,安順茶葉基本上沒這些病害,質量是保障的,品質是非常好的。因此,安順是我們永遠都不應該放棄的地方,因為你是黔之腹、滇之喉,是戰略的要地,如果這個要地我們占不下來,我們茶葉也就斷了。我給你們講個例子,09年我們在打造湄鳳余與印江、江口、石阡、松桃的茶園連成一片的時候,中間就斷個思南縣。當時思南縣的縣長來找我們,說要做茶葉重點縣。我說思南是個戰略要地、要沖。我們湄鳳余連接銅仁的這條產業帶,思南是個接點,如果思南斷了,整個產業帶就斷了。所以我們當時就把思南列了進去,思南當時的茶園面積就一萬多畝,現在15萬畝了。這是個接點是個戰略布局的視野,貴州要形成一個產業,茶葉的整個走廊不能斷。我們數萬個山頭,要從山上到山下用茶葉連起來,然后,變成數萬個寶石,再把公路連通,數萬個山頭,就像穿著寶石的項鏈,在中國的大地上閃爍。

    安順如果不做茶,是貴州的一大損失。1939年,當年中國茶行業的頂尖專家來貴州選點,準備在貴州建中央實驗茶場的時候,選擇的兩個點,一個是平壩的天龍,一個是湄潭。但是你們安順從來沒有人給我把這個文化、這個歷史說清楚。其實,安順茶文化是很深厚的,屯堡的大碗茶就是很好的代表,田梗茶,也是我們茶文化嘛!你們只講這里的茶是朱元璋從南京帶來的茶籽發展起來的,這個有些怪。貴州是茶樹的原產地,安順是黔之腹、滇之喉,是原產地中心的中心。普定大茶樹,是貴州當時最有名的大茶樹,普安四球茶籽化石,我們本身就有茶,他帶過來的?所以我們做事情,動不動講文化,動不動講品牌,開口閉口都是這個,少有人去研究去堅持去注重細節。文化是積累是沉淀是歷史。品牌是量是市場份額是標準,你這點面積這點規模各做各的,還講品牌?

    農產品,它首先是地域品牌,你安順茶賣到北京去,會比在安順本地賣得貴?安順每年有幾百萬游客,來了就買一杯好茶喝,就在安順本地把這些游客的市場搞定,你還去外面找什么市場哦!甚至還可以把湄潭的、開陽的茶拿到安順來賣。安順自古商埠云集,70年代80年代90年代有幾千人在全國賣茶,要把我們安順的種茶、制茶農民企業家包括賣茶的民間高手找來培訓,搞培訓班,這個事就可以請關工委來做。以前我們搞這個烏龍茶培訓班,其實安溪的技術就是搖青、做青和烘焙,現在的種茶、制茶技術是相當成熟的,要堅持綠茶這個主體。

    說到茶的文化,今天去大明茶城,在一樓的時候,我感覺就是個福建館;在二樓還不錯,上面有個電子商務,他們點開茶文化這一節讓我看,我當時就讓他們談談中國是茶葉的故鄉與安順的關系。剛才我給你們講的,世界茶樹的原產地在中國西南地區的云貴川,貴州是原產地的核心地方,安順又是貴州的核心地帶。如果說茶葉起源于云南,傳入安順,那為什么安順的茶樹是灌木型,往務川、往云南就是喬木型,基因都是從小到大變的呀,茶樹也是從灌木向喬木發展的。所以說,茶樹起源是我們這里,再傳入云南的。這種說法說得過去不?這也是個話語權問題。這個事沒有人來做,我是原產地,首先有茶籽化石,你其他地方再古老也古老不過我這個地方。然后講茶經,茶經上沒有云南這個板塊,因為當年云南不在唐的版圖上。茶經中記載出產好茶的地方“茶生思州、播州、費州和夷州……”還有很多州,一共十一個州,貴州就占了四個。我們講文化,茶的文化、茶的詩詞浩瀚如海,貴州有幾句呀?“黔中桃李可尋芳,摘茶人自忙……都濡春味茶”,貴州知道的人很多,湄潭茶博物館上就有這首。但這只是宋黃庭堅《阮郎歸》(一),實際上他還有《阮郎歸》(二),寫很很美,這個沒人知道,都是講貴州茶的。他講的“都濡春味長”,都濡說的是務川,是務川鄰重慶這一帶,當時務川歸四川管。還有沈萬三,富甲一方,那他和貴州茶的關系呢?和你屯堡文化的關系呢?只說你南京人的后代,屯兵、賣苦力、打仗之外,與茶的商賈、茶文化之間的關系呢?我覺得你們把這些歷史挖掘出來,寫出來,就是安順茶文化。文化有民俗的,有下里巴人的,有陽春白雪的,都是文化,要從地方志歷史文獻上去找。

    安順茶能堅持到今天,是很多老領導和老同志的努力,特別是關工委的老領導們。關工委在02年安順茶奄奄一息的時候都沒有放棄,是你們大家的這種精神支撐了安順茶產業的發展。所以我很佩服李金順老領導,他寫的書《黔山茶話》,扉頁上就講,你看“翻開貴州,你就會發現一個奇異的現象”。貴州用茶字命名的地方,比比皆是:改茶、煎茶、茶飯村、茶店……。貴陽有個茶店小學,他們的校長知道茶店在歷史上是個很重要的地方,是段重要的歷史,人家要她改名,給他一個正規軍的番號,給她支持,她堅持不改,把茶店小學布置成茶文化的小學,在小學的德育教育中設置茶藝和茶文化的課程,還編排關于敬茶和禮儀的課間操,我聽了非常感動。安順有這種人嗎,你們能在民間找到這種高手,這樣執著的人嗎?大明茶城的內涵是什么,值得我們安順茶人深度挖掘和思考!

    貴州所有的企業,無論大小,所做的茶葉無論是賣給非洲的還是賣給我們農村的,都要實現清潔化生產,茶葉一定不能落地,我們的茶山上絕不允許使用塑料制品采茶青,不能有一根茶青落地!安順的茶園很漂亮,比如今天我看到安順九龍山1200畝茶園,茶中有林,林中有茶,確實很漂亮。明年我們要大規模封殺獨芽,下樹率很低。貴州有六七百萬畝茶園,不是那么幾個人搓出來的,一定要靠機械化、靠工業化、靠標準化、靠規?;纳a。我們千萬不要說,我們的企業多了,企業小了。小企業才是最具有活力的。我們主要矛盾是企業少了,門類不齊全,沒有產業集群就沒有產業配套。安順不一定要做多大面積的茶園,但基本的面積要有,覆蓋12%國土面積的旅游景區要有!安順茶葉主要矛盾,就是沒有很大的集中連片的茶葉基地、茶葉走廊,這就沒有大企業,難以形成產業集群、產業配套、產業優勢。

安順從山京下去一直到下九溪那片茶園很漂亮,現在應該都已經投產了。安順茶葉走到今天確實不容易,是安順人的努力留下了星星之火,這個星星之火已經形成一個火炬,開始燎原,這些都是我們在座的共同努力。

    現在的一些茶老板投入幾千萬搞茶葉,說是因為聽了我說的一句話:中國最好的茶葉在貴州,貴州最好的茶葉在安順。西秀區的春來、御茶村,普定的黔龍,鎮寧的珍稀白茶,這些老板都非常不易。安順茶現在終于有了火炬,無愧于在座的各位,無愧于關工委的老干部。正如熊市長講,茶葉是連接生態和發展兩條底線的最好橋梁。所以我覺得安順這個地方,要先打好基礎,只要你茶園的規模搞上去了,生態做好了,茶園做好了,有的是人給你投資,全中國很多做茶的人都會向這里云集。所以說,現在我們的茶葉,要把點變成塊,把塊變成面,把面變成帶,做成產業板塊,做成帶狀,做成產業走廊。另外,我們要向湄潭學習,他們有茶的地方就有路。茶產業的路,把茶葉基地分散的點連成線、連成片、連成面。茶園基地的建設也要逐步形成茶中有林,林中有茶,要加大這兩方面的建設。

    安順旅游面積占國土面積的12%,在這個12%的任何地方都是你賣茶、宣傳茶的好地方,要利用好這個獨特的資源優勢。貴州茶人,要把貴州每一片茶山變成干凈茶、干凈錢、干凈人的典范。沒有這種精神,難以做好,目標都是取其高、得其中,取其中、得其低的。

茶葉的農殘一定不能超標,必須要以零容忍態度堅決守住安全的底線,寧要草,也不要草甘膦。鐵觀音因農殘問題,市場萎縮得很厲害,我們要搶抓機遇搶占填補這個市場!現在我們是中國茶葉第一省,所有的眼光都在盯著我們,對農殘問題,必須要零容忍。我們稱貴州是中國最生態、最安全、最干凈的地方,就是說茶葉可以放心喝。如果哪個地方的農殘超標,則整個貴州就要超標。雖然不能一榮俱榮,但是一損全損,所以要堅決守住茶葉質量安全這個底線。

    這么多年來,我一直在思考春茶這個概念。實際上,春茶、明前茶這個概念是江浙傳過來的。為什么要喝春茶,要喝明前茶?中國到處說明前茶貴如金,因為江浙的春天來得晚,他開采的季節在3月25號以后,到清明前,就是十五天左右,過了清明,氣溫就很快到30℃,光照很強。但是貴州從3月10號左右開采,到清明前有一個月左右。清明以后,我們有些在1400米以上的高山茶,冷的時候,要到4月20號才開采。安順全年平均氣溫14-16℃,夏天平均氣溫20.1-20.9℃。因此,在安順這個地方,從全國夏天的概念看,你本身就不該有夏天,也應該沒有夏茶的概念。安順的夏天產的茶就相當于他們春茶的品質。貴州很多地方比如畢節和一些高海拔的茶山,都不應該存在夏天、夏茶的概念。歷史上,我們在研究貴州農業上,總是說貴州兩季有余、三季不足,實際上是一個道理。明前茶少,明前茶貴如金,喝茶要喝明前茶,這是一個大的誤區。原來這個話語權掌握在江浙人的手中,今天這個話語權要掌握在我們的手中。所以安順茶好。我們綠茶的沖泡要有方法,一定要用大杯喝,多投茶、高水溫、快出湯,才能更好地展現滋味、香氣。我相信安順本身是個大市場、是最會學習的、最會找朋友的好地方。安順的土壤氣候區位決定了安順茶葉做不好沒有道理。這是貴州茶葉界很大的一個心結。安順茶葉做不好,就是貴州茶葉做不好,安順茶葉做得好,貴州茶葉就會做得更好。

 



貴公網安備 52040202000179號

欧美大片18禁AAA片免费